一、國家政策Policy
醫藥行業,可能是近兩年最受宏觀政策規范和調控“傷害”的行業。比如“一品兩規”促使行業洗牌,市場集中度會逐步提高;實質上的同品種多璇兒,大大減少供應商數量,更能產生“馬太效應”——強勢更強,弱者淘汰,反而為外企的壟斷市場創造了條件。
二、產品功能Product
1.藥品本身,針對疾病和癥狀的治療功能——界定競爭范疇;2.目標患者對藥品訴求功能的關心度——患者接受信息的狀態;3.藥品本身滿足患者利益點訴求的程度——治療承諾的可信度,是否能長久獲得患者。產品功能與治療范疇,是影響市場推廣和銷售的重要砝碼。
三、患者需求Patient
在充分市場競爭條件下,患者究竟有什么實際的需求,比如高血壓病人不僅希望能降低血壓,還希望不要反彈或血壓驟降;比如白領患者希望治療感冒癥狀,但不要“促進睡眠”;頸椎病患者知道不能根治,但求緩解癥狀,并且每天花費不要超過7元。認清患者的真實需求,才能真正獲得患者青睞。
四、臨床醫生Professional
從“影響患者使用感冒藥品的因素”調查排序看,即使是選購主見很大的感冒藥,醫生推薦對患者購買決策影響比率也達91%。自我醫療比例低的藥品,臨床醫生的影響力大。的確,對于藥品行銷來講,醫生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力,無論OTC還是處方藥。
五、店員藥師Apothecary
店員藥師往往是患者的“第一咨詢師”,也是構成影響患者購買的重要因素。店員推薦產品的情況,按降序排列依次為:(1)患者未指定藥品95%;(2)藥品價格利潤高72%;(3)患者指認品缺貨70%;(4)藥店首推品50%;(5)高庫存43%;(6)新藥上架41%;(7)效期將至36%;(8)廠家促銷34%;(9)激勵措施33%;(10)適合患者癥狀1%;(11)效果好,購買多1%。
六、治療花費Price
價格須符合價值,患者會選擇價格低的同品種,或者性價比高的替代品。治療花費的三個關鍵概念:(1)一個治療周期或者一個療程的總花費;(2)單次購買一個最小銷售單位包裝藥品的花費;(3)平均每天的花費。
A.研究目標患者的價格敏感度(價敏系數),保住我們建立對療效的承諾;
B.供決策者制定科學合理的藥品價格體系。
七、藥品陳列Display
通常人的視線移動是每秒一米,所以如果藥品陳列做的不夠醒目,那么你就容易被忽略。引人注目是所有商品陳列的最終目標。柜臺陳列、貨架陳列、堆頭陳列、端架陳列、收銀臺陳列和專柜陳列等,構成了藥品不同的陳列模式。數據顯示:大約60%的購藥者會因為店內的促銷、廣告、陳列而影響到他的購買決定。當然,品牌獲得良好的陳列位置,需要參與競爭,品牌、財力、產品、關系……
八、競爭狀態Competition
深度地認知藥品品類的競爭狀態,是獲得有效市場信息的重要基礎。首先,沒有競爭的市場不是好市場,也談不上市場容量,除非你發現了“藍?!?。第二,競爭品牌就使一面鏡子,讓我們看到品類的問題和未來。做出有效的競爭分析,能幫助我們看清,我們的競爭位置在哪里,別人為什么在這里,我們可能會到哪里去……